|
|
鱧魚腸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名醫(yī)別錄》。
【拼音名】Lǐ Yú Chánɡ
【英文名】Northern snakehead intestine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鱧科動物烏鱧的腸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采收和儲藏:捕后,剖腹取腸,洗凈,鮮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烏鱧,體圓呈棒狀。體長為頭長的3.2-3.7倍;為體高的4.5-4.8倍。頭略扁平,其背部有許多小感覺孔。吻長圓形。口裂大。兩頜、犁骨及腭骨均有細(xì)齒,有時還間雜大型牙齒。鰓裂大,鰓耙10-13。背鰭47-52,臀鰭31-33,側(cè)線鱗60-61。尾鰭圓形。體上部灰黑色,下部灰黃色或灰白色。體側(cè)有八字形排列的黑色條紋。頭側(cè)有兩條縱行黑條紋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烏鱧屬肉食性兇猛魚類。棲息于水草茂盛處沁底的水域,對水質(zhì)適應(yīng)性強(qiáng)。生長速度快,一冬齡魚體長可達(dá)25cm。 資源分布: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(qū)外,其他各地均有分布。
【性味】甘;微澀;平
【歸經(jīng)】大腸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;驅(qū)蟲。主痔瘺;下肢潰瘍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炙香外貼;或綿裹納入肛門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