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飛蛾七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始載于《藥學(xué)學(xué)報》。
【拼音名】Fēi é Qī
【英文名】herb of Smallfruit Meadowrue
【別名】飛蛾七、巖風(fēng)七、老虎香、狗尾升麻、雨點草、血經(jīng)草、石黃草、石筍一枝花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小果唐松草的根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halictrum microgynum Lecoyer ex Oliv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凈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小果唐松草,多處生草本,高20-42cm。全株無毛。根狀莖短,須根上有倒圓錐形小塊根。莖直立,上部分枝。葉互生;葉柄長8-15cm;葉為二至三回三出復(fù)葉;葉片長10-15cm;小葉薄草質(zhì),有長柄;楔狀倒卵形、菱形或卵形,長2-9.5cm,寬1.5-4.8cm,3淺裂,邊緣有粗圓齒,葉脈平,不明顯;ㄐ蛩茝(fù)傘形狀;苞片近匙形,長約1.5mm;花兩性,花梗絲狀,長達1.5cm;萼片4,花瓣狀,狹橢圓形,長約1.5mm,白色,早落;花瓣無;雄蕊多數(shù),長3.5-6.5mm,花絲上部比花藥寬,下部絲狀,花藥長圓形,長約1mm,先端有短尖;心皮6-15,有細柄,柱頭小,幾無花柱,瘦果狹橢圓形,長約1.8mm,柄長1.2mm,果下垂,有6條縱肋;ㄆ4-7月,果期5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700-2800m的山地林下、草地或巖石邊陰濕處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根含氧代紫番荔枝堿(oxopurpureine),箭頭唐松草米定堿(thalicsimidine),海罌粟堿(glaucine)及N-甲基六駁堿(N-methyllaurotetanine)。全草含原阿片堿(protopine),隱品堿(crytopine),α-別隱呂堿(α-allocryptopine),小檗胺(berbamine) ,藥根堿(jatrorrhizine)。
【藥理作用】 1.抗癌作用,氧代紫番荔枝堿有抗癌活性。 2.其他作用,海罌林業(yè)部堿能顯著抑制肉芽組織增生,并具有顯著的鎮(zhèn)咳作用,此作用強于可待回且治療指數(shù)更高;還能協(xié)同催眠藥中樞抑制作用,具有松馳肌肉、抗腎上腺素、抗過敏、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。
【性味】味苦;性寒
【歸經(jīng)】肝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利濕。主全身黃腫;眼睛發(fā)黃;跌打損傷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治全身黃腫,眼睛發(fā)黃,祛寒退涼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