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苞薔薇根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Bāo Qiánɡ Wēi Gēn
【別名】猴局根、金柿根(《閩東本草》)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碩苞薔薇,又名:苞薔薇、猴柿、刺柿、大紅袍、野毛栗、七姊妹、圓刺菱、毛刺頭、糖缽、山麻栗子、糖球子。 常綠灌木。莖蔓生或匍匐狀,被絨毛,并具粗壯的鉤狀皮刺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小葉5~9,倒卵形或橢圓形,長(zhǎng)1.5~5厘米,先端鈍或微尖,邊緣具小鈍鋸齒,上面光亮,下面中脈光滑或有柔毛;ù,單生,直徑5~7厘米,白色,芳香;苞片大,具柔毛,條裂狀;萼裂片5,開展;花瓣5;雄蕊多數(shù);花柱近頂生,略突出于萼筒外。果實(shí)圓球形,直徑3~3.5厘米,褐色,被灰黃色綿毛,萼裂片宿存,內(nèi)含多數(shù)骨質(zhì)的漿果。花期5~6月。果期10~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林邊、溪邊。分布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甘,溫。
【歸經(jīng)】《閩東本草》:入脾、腎二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 治疝氣,遺精,腳氣,下肢水腫,風(fēng)濕痛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子宮脫垂。 ①《福建民伺草藥》:化氣消疝,澀精益陰。 ②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:祛風(fēng)活血,通經(jīng)補(bǔ)腎。 ③《閩東本草》:治腰脊無力,四肢酸軟,遺精,疝氣。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3~6錢(鮮者2~4兩)。
【附方】 ①治疝氣:苞薔薇根二兩(切成細(xì)片),橘核一兩,桂圓肉五錢。水煎,日服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 ②治月經(jīng)不多:大紅袍三錢,地蘇木三錢,桃仁一錢五分。煎服。(《杭州藥植志》) ③治夢(mèng)遺滑精:苞薔薇根二兩(切片),黃酒二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 ④治風(fēng)濕痛:苞薔薇根四兩,豬蹄半斤,或鱺魚二條,黃酒二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 ⑤治咳嗽氣喘:苞薔薇根一兩,切片,水煎,飯前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 ⑥治子宮脫垂:苞薔薇根二兩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 ⑦治闌尾炎、闌尾膿腫:苞薔薇根二兩,大血藤一兩,大薊根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 ⑧治久瀉:苞薔薇鮮根一兩,紅糖一兩。水煎服。 ⑨治脫肛:苞薔薇鮮根二兩,豬大腸一段。水燉服。 ⑩治盜汗:苞薔薇鮮根一至二兩。水煎服。 ⑾治下肢水腫:苞薔薇干根一至二兩。水煎或調(diào)酒服。(⑧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 治療腳氣病 取苞薔薇果3兩,大蒜梗4兩(或大蒜瓣2兩),水兩碗半,文火煎成1碗,早晚分服。5~7天為一療程,連服1~2療程或更長(zhǎng)。治療5000多例,90%以上有效。輕度病例5~7劑即愈,較重病例應(yīng)服2~3療程。水腫型者服藥后尿量增多,水腫迅速消退,下肢沉重感減輕,麻木和酸軟無力逐步改善,膝反射在癥狀改善1~2周后亦見恢復(fù)。初步看來,本藥對(duì)干、濕型腳氣病均有效。因藥性偏熱,部分病人服藥后出現(xiàn)口干、便秘現(xiàn)象,停藥后自能恢復(fù)。如需繼續(xù)服藥可用綠豆湯解之。 另外,上法也可治療營(yíng)養(yǎng)不良性的水腫、閉經(jīng)。苞薔薇果亦可用干根代替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|
|
|